专注去中心化AI的底层协议KIP Protocol

区块链9个月前发布 editorw
146 0 0

AI+Web3 赛道又开始活跃了起来。近一个月 AI+Web3 赛道披露了近 20 笔融资,a16z、Binance Labs 等头部机构都连续出手。但在今年“高 FDV”项目横行的情况下,被资本青睐的 AI+Web3叙事一度让很多加密用户望而却步。

实际上,随着币安等交易所下场“打击”高 FDV 项目,以及加密市场其它参与方近几个月对于高 FDV 困局的集中反思,市场也发生了一些潜在变化。梳理近期活跃的 AI+Web3 项目来看,已有项目正在严控 FDV 并发力应用,摆脱只讲叙事高估值卖币的怪圈。

近期,获得 Animoca Ventures 和 Tribe Capital 领投的去中心化 AI 基础层 KIP Protocol 就是其中之一。KIP Protocol 是**支持去中心化检索增强生成网络(dRAG)的底层协议,也是目前 dRAG 赛道里的龙头项目。

KIP Protocol 试图通过 dRAG 解决 AI 模型制作者、App 开发者和数据所有者在尝试去中心化时面临的痛点,让知识和数据能够作为知识资产得到保护和货币化,确保其与人工智能交互而不失去所有权。

KIP Protocol 目前正加快“DeAI+教育”、“DeAI+娱乐”等领域的应用落地,将数百万 Web2 用户带入 Web3,推进“Web3+AI”的大规模采用。

天下苦“高 FDV”久已
近一年“高 FDV,低流通”模式的代币横行。这些代币在 E 后,会持续解锁,造成市场上大量解锁代币的抛售压力,价格也表现普遍疲软。

Binance Research 在今年 5 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 2024 年前四个多月推出的代币 FDV 已经接近 2023 年的总数。且 2024 年推出的代币市值(MC)与 FDV 比率是**的,约为 12.3% 。而 2022 年和 2023 年的代币 MC/FDV 比率分别为 41.2% 和 26.7% 。

Binance Research 估算从 2024 年到 2030 年,大约价值 1550 亿美元的代币将被解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如此大的资金流入,许多代币将面临巨大的抛售压力,几乎没有太多的上升空间。

通过加密 KOL@Ryanqyz_hodl 统计的数据来看, 2024 年在币安上市的大多数代币,E 后全部大幅下跌。

这也导致许多项目 E 后大量散户成为了“牺牲品”,甚至 VC 等部分投资方因为解锁期可能面临着只有“纸面富贵”的窘境。因此“高 FDV,低流通”模式也成为了大量社区用户口诛笔伐的焦点,被广泛视为造成这轮牛市成为假性牛市的罪魁祸首之一。

随着高 FDV 低流通的模式争议越来越大,加密交易所币安带头对上币策略进行了调整: 5 月 20 日晚,币安公布了上币项目公开招募计划,表示高估值和低流通量的模式会对普通投资者以及项目的忠实社区成员来说不利。为培养健康的行业生态系统,币安将率先支持中小型加密货币项目。OKX 创始人后也发推特呼吁交易所不应该成为高 FDV 低流通项目的帮凶。

随着头部交易所的下场“整顿”,加密其它参与方的集体反思,市面上也开始出现 KIP Protocol 这类解决“高 FDV”加密困境的先行者。

坚持 “低 FDV”,KIP 社区热度超预期
Web3+AI 是今年最受资本青睐的赛道之一,过多的投资机构和机构资金介入后也容易催生高估值项目。

从 CoinGecko 的数据来看,截止 9 月 24 日,开源 AI 项目 Bittensor 的 FDV 已达到了 115 亿美元, 去中心化 GPU 基础设施 Aethir 的 FDV 也达到 26 亿美元。

近期宣布获得融资的 Web3+AI 概念项目中,Sahara AI 和 Vana 融资金额则分别达到了 4300 万美元和 2500 万美元,背后也势必对应超高的估值。

相比之下,KIP Protocol 在融资上很克制,估值也在一众 Web3+AI 概念项目中处于较低的水平。

近日,KIP Protocol 宣布完成了 Animoca Ventures 和 Tribe Capital 共同领投 500 万美元的私募融资。从 KIP Protocol 白皮书中公布的代币经济模型来看,Private Sale 占代币总发行量 10% ,由此估算 KIP Protocol 目前的估值约为 5000 万美元。

而根据 KIP Protocol 此前节点销售模型来看,它通过在销售开始时引入较低级别的节点,为早期参与者提供较低的潜在 FDV。KIP 拿出代币总量的 20% 用于节点奖励,Tier 1 节点对应的估值也在 5000 万美元,远低于 Aethir、Sophon、Carv 等项目的 Tier 1 节点对应的估值。

作为目前 dRAG 赛道里的龙头之一,KIP 的团队背景非常亮眼且由**投资机构加持,能如此有格局的坚持低估值可能超出大家的意料。

据公开资料显示,KIP 联合创始人兼 CEO Julian Peh 是一位经历过多个互联网周期的连续创业者和投资者,跨越过互联网Web1、Web2并于 2016 年进入到 We 3 。Julian Peh 进入Web3起点也很高:他创办的一家提供研究和通信服务的咨询公司,曾为 Animoca Ventures 等风投提供服务。

此外,曾创办过知名 AI 项目 Eigenform 的 Jennifer Dodgson 博士目前也是 KIP 的首席 AI 战略官,她在为众多大客户提供过 AI 领域咨询服务。

根据官网资料,KIP 团队还汇集了 AI、支付、数据分析、投资等多元背景的人才,团队成员大多都来自这些领域最头部的公司。

KIP 的技术方案和应用价值也得到了初步认可。在 2023 年 Chainlink Hackathon 上,KIP 从 18500 多个参与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腾讯云奖。

团队在 AI、数据服务等领域的自身经验和实力,也让社区用户对 KIP 期待很高。今年 4 月,KIP 发售的创世 NFT 获得很高的参与度, 3888 个 NFT 在公售开启 4 分钟内迅速被 Mint Out。KIP 节点销售情况也超乎市场预期,在此前的社区节点售卖中,Tiers 1- 3 各 400 个节点,约 2 小时内被抢空。

从团队扎实的行业背景,以及此前的运营成绩来看,KIP 能坚持低估值可能也源于对其去中心化 RAG 协议未来应用的潜力。

KIP 不需要通过高估值的模式来倾销代币,而是更着眼于其去中心化 RAG 协议的长期价值和大规模应用,为用户提供真实的用例,以完成商业闭环。

摆脱只讲叙事不谈应用的怪圈
这轮牛市依赖“高 FDV、低流通”模式的背后,是Web3资本市场制造了虚假繁荣,没有创造出真正的价值。加密 KOL Ryanqyz 在 X 平台反思到,加密行业各个参与方都陷入了一个制造虚幻故事,不做实事、只想卖币的恶性循环。

当加密市场以叙事驱动的模式不再奏效后,下一步该怎么走?Ryanqyz 认为市场需要进入到真实应用周期,回归到类似于传统Web2领域,对有真实收入、真实用例的项目有偏好的创投环境中。

KIP 团队作为经历过Web1、Web2等完整周期,且有成功创业的团队,创立之初就对于技术的应用性、商业模式有深度的思考:KIP 的去中心化 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在需要**和敏感数据源的领域是需求非常高,比如游戏、教育、医疗保健和资产管理。

KIP 联合创始人兼 CEO Julian Peh,曾在 Space 中分享了 KIP 如何帮助教育领域解决知识产权和收益分配的问题。Julian Peh 提到,KIP 关注的三方核心要素是模型、APP 和数据。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